近年来以洛阳大华重机为代表的国内矿山机械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况且中国企业正日益被视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面临着严格的技术进口条件和不断减少的可供引进的技术,甚至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都难以实现。而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以及受中国市场巨大容量的吸引,产能的转移仍在持续地进行中,但核心技术的获得仍面临较大的障碍。国内矿山机械要想尽早领跑世界,必须突破以下几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主创新。
在矿山机械制造业的技术供应链中,企业的技术一般有三个来源:由社会的公共技术研究平台提供;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及消化吸收后所形成的技术;企业自主的原创性技术。但科技体制的改革,使得原来为广大企业提供共性技术,为行业提供技术来源的这部分功能基本消失。同时,从国家整个创新体系上,产业的创新体系构成缺位,导致在结构上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而要解决这一难题,还有赖于公共资源的介入与支持。
其次是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强度虽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但与那些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差距甚远。
第二道防线:消化已经引进的技术并能够向着技术前沿迈进。
业内人士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曾引进德国力士乐公司液压装置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当时引进技术曾在行业内扩散,目前在液压行业内仍保有四套完整的技术资料。只是这些技术并未被完全消化吸纳。而其中的原因应该说是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就是长期以来在装备制造业的体系构建过程中,重主机轻部件的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后果。说复杂,就是将国外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浓缩至几十年甚至十年内完成的主观诉求,必然会造成产业在内涵方面的单薄。而通常的观点是:国内配套件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行业内年销售规模能达到10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在消化吸收和资金投入等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矿山机械行业只有全力以赴突破这两道防线,才能赢得话语权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