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近今年表现最明显,老百姓接触最多的自然就是“电荒”了。为缓解用电紧张,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不同程度的限电政策,然而,限电只能是暂时缓解,部分地区关于“电荒”的报道频现媒体,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那么“电荒”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哪里?有何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从以下方面为您解析。
原因分析:
一、高耗能产品用量激增。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耗能产品的生产量和使用率快速增长,在高耗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带动下,今年1~3月,全社会用电量和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分别达到10911亿千瓦时和10651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12.7%和13.4%。一方面高耗能产品产量和用电量快速增长,要求火电企业努力发电来满足用电需求;
二、煤电矛盾愈益凸显。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部分发电企业甚至是发得越多,亏得越多,从而导致发电积极性不足。目前媒体报道的遭遇电荒的省份中,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江西等是主要的煤炭调入区,河南、湖南、四川、安徽煤炭供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而山西、陕西则是重要的煤炭调出区。煤炭调入区同时出现“电荒”和火电设备利用不充分可以将其归咎于缺煤,但是,煤炭能够自己自足的省份,甚至是山西、陕西等主要煤炭调出区也同时出现“电荒”和火电设备利用不充分,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缺煤了。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近年来持续存在的煤电矛盾。供求矛盾的积累越来越深,“电荒”的出现就成了理所当然。
三、电力行业借机造势,为自己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前“电荒”的声音。
解决方案:
一、继续施行限电政策,进行有序的用电管理。在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时,原则上应重点限制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和亮化工程以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在进行有序用电管理的情况下,之前部分出现用电紧张苗头的地区,势必会通过对部分高耗能产业进行一定限制来适当降低当地用电水平,暂时缓解用电矛盾的激化。
二、调整煤电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煤电一体化。加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协调性,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更大空间。
三、加快新能源利用的研发力度,水电、地热、风电、核电在我国电力系统结构中的比例有待提高,加快新能源开发力度,减轻煤电压力也是必须要走的道路。